变不断“过筛子”为科学的“撑杆跳”。 这是我在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见到的一条标语。这一比喻形象地概括了评价的“选拔功能”和“激励功能”之间的区别。所谓“过筛子”,是指通过评价,层层筛选,淘汰差生,保留优秀生,这种评价一般在中考、高考等国家大型选拔性考试中使用。所谓“撑杆跳”,是指以考试评价为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所有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业水平。 中小学日常考试,属于过程性的学习效果诊断性评价,不是选拔性考试,因而在评价过程中,不宜采用“过筛子”的评价办法,而应当采用科学的“撑杆跳”,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要通过考试,考出学生学习和进取心和积极性。因此,日常考试不可过多采用分数和等级评价的方式,将学生人为地区分为三、六、九等,这样做会挫伤中下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 尺子,通常用来丈量事物的长度和宽度,把评价比喻为“尺子”,是指通过考试评价,能够衡量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水平。传统的评价,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而,有人将传统的评价方式比喻为“一把尺子”,将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的多元评价比喻为“多把尺子”。 有人说,对学生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可能多培养出一批有用的人才,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的智能划分为七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知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这种一把尺子的评价方式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多一把评价的尺子,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况且,一把尺子的评价方式,也容易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向片面追求升学率。 “减肥要常称体重”。 减肥的女士要想了解自己减肥的效果,常常要每隔一段时间要称一称体重,据此调整自己的饮食量和运动量,达到减肥的最佳效果。这一比喻通常用来反击哪些认为考试评价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主张取消考试评价的片面认识。学生学习知识如减肥,目标是学会、学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每隔一段时间也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知识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地方还有缺陷,据此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单元考试、期中考试等一些阶段性的考试都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这类考试不可以分数和名次的形式出现,而应着重发挥这类考试的诊断、调控和改进功能。 “小猪不长天天称”。 这是我从一位地市教研员那里听到的一句话。考试评价不能取消,但也不可过多、过滥,象农民饲养小猪那样,不去研究如何科学配制饲料、如何使小猪增肥的办法,而是为了盼着小猪快快长大,天天为它称重量。这种评价方式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时有表现,有人认为,考试越多越好,考完后只要给学生公布一下成绩和名次,学生就能进步,这与“小猪不长天天称”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说,考试和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称量,而在于发现问题,研究如何使学生进步的科学方法。 “平时管理”与“秋后算帐” “平时管理”一般指过程性评价,“秋后算帐”一般比喻终结性评价,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只有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评价效果。 我们知道,农民为了秋后取得好收成,从农作物播种那天开始,必定会根据庄稼的生长情况,平时适时进行施肥、浇水、除草等田间劳作,没有一个农民种子种下后,不管不问,躺在家里睡大觉,只等秋天的收获,如果这样做的话,秋天肯定颗粒无收,这样的农民脑子也肯定有问题。 然而这一简单的道理,许多管理者和教师却参不透,有些管理者只向老师要最后中考和高考的高质量,平时不注重通过考试评价,激励教师改进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后质量下降了,却把板子全部打到教师身上;个别教师对待学生也是如此,平时只管上课,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爱好特长以及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一旦期末或中考、高考成绩公布,则大发雷庭之怒,抱怨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不刻苦。这种“秋后算账”式的评价方式,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