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听了一场讲座,是由一位退休的英国校长威廉姆斯先生介绍英国学校管理的基本现状、课程改革的目标、学制等。他引用的一句英国俗语给我很深的启发:如果总去称量猪的体重,不能使猪长得更快。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基础教育,多年来盛行的做法就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把考试视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利器,由原来的期中考试,发展到月考,再发展到周考;有的地方在毕业年级甚至是天天考,这岂不与反复称猪的体重,期冀靠称量提升猪的重量类似吗!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要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吗?何况大量事例证明,靠考试是不可能提高教育质量的。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掌握知识——内化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而达成的。积累知识需要掌握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即明晰过程与方法。还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完善自己的价值观,等等。这些过程不是一张简单的考卷就能解决问题的。要想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就要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关注些过程,多渗透些情感,多开发些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在自觉的感悟中升华。 从教师角度看,教师首先应把学生看作是点燃的火炬,而非储存知识的容器。教师需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引领着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考场”,而是师生生命力灿烂的乐园。 从学校角度看,学校领导应该多些“远视”,不要太急功近利。靠反复地考、机械地练,确实在短期内就可能使学生成绩有所提高。但是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体验和感悟,缺少创造力,缺乏持久的前行的动力。我真诚地呼吁:遵从教育规律,让孩子们在春天就忙春天的事情。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从社会角度来看,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评价都应该更全面些,而不应该只用升学率的尺子量度不同学校的质量。这样评价的结果,使得许多学校唯分是举,见分不见人,导致学校加班加点,机械重复,一切工作围着考试转。正确的方式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方晴朗的天空;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教育是创造人生幸福的事业,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在古希腊,“学校”一词的含义便是“闲暇”、“清闲”,也就是到学校去你就有时间自由支配,可以自由读书了。我们再不能以“考”的沉重负担代替学生自主发展了。还教育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会四种本领,即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让我们远离滥考,走向真正的教育;让师生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幸福成长!
|